臨床上常見的落髮原因與治療
撰文者: 國軍桃園總醫院皮膚科暨美容醫學中心主任 黃靖富醫師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若需轉載,請標示作者姓名及有效的本網站超連結>
天啊,我掉了好多頭髮!!!
洗澡時,看到被大量頭髮堵塞的排水孔,這個景象讓大家餘悸猶存,深怕自己是否生病了。這是日常門診中,最常聽到的落髮主訴。您是否有類似的困擾呢?
正常人每日可以接受的落髮量為50-100根頭髮左右。頭髮是皮膚的一部分,由深層頭皮生長出來。頭髮的生長循環包含了生長期、衰退期、休止期;在休止期的頭髮是準備要脫落的頭髮,其佔頭皮髮量的10-15%,若每日超過100根的落髮,就要尋找專業醫師評估可能落髮的原因。
臨床上常見的落髮有下列幾個因素:
- 休止期落髮又稱壓力性落髮(Telogen effluvium): 起因於毛髮提早進入休止期而造成短時間內大量脫落的情形。臨床上這一類型的落髮,常見於COVID-19確診後、COVID-19疫苗施打後、產後的孕婦、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缺乏微量元素鋅、情緒緊張等等。
- 遺傳因素: 最常見的為雄性禿。此種落髮乃因遺傳導致荷爾蒙分泌異常,與雄性賀爾蒙有關係。雄性禿乃一種多基因的遺傳,通常患者家族有較高傾向會罹患雄性禿。患者的頭皮皮膚存在有較高的5α還原酶,使得雄性激素轉變成更強的二氫睪固酮並結合到雄性素受體,進而導致落髮。
- 圓禿:俗稱鬼剃頭。對於這類落髮,有很多假說,從壓力過大、遺傳等等的因素。一直到現在,陸陸續續開始有研究認為是身體免疫細胞中的淋巴球攻擊成長中的毛囊,導致髮根因為急性發炎而落髮。
- 頭癬: 是一種因為黴菌感染而造成的落髮。頭癬的臨床表現最為多樣性,臨床表現有斷髮、脫屑、皮膚紅腫、皮膚化膿、結疤等等的表現。臨床症狀也多變: 除了落髮之外,偶爾合併癢、腫、痛的症狀;但也有病患除了落髮外,完全沒有症狀。
- 藥物: 常見會引起落髮的藥物包含避孕藥、化療藥、心臟科用藥。這些藥物影響到生長期中的頭髮,而導致暫時性落髮。
治療: 落髮的治療分為兩部分。第一步是尋找專業醫師,尋找出落髮的根本原因,根除落髮原因,讓造成落髮的因素去除後,才能保證新生的頭髮不會再受影響。第二步是使用調理頭髮生長的相關產品,包括延長生長期、促使休止期的毛髮進入生長期、調理生長期的頭髮生長時更健康及長的速度增快。